武汉美佳护理社区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服务项目

发布时间:2023-12-07 11:18 作者:美佳健康护理服务

美佳护理承接武汉市各社区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服务项目

一、项目概况
★1、采购标的:
社区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服务项目。
2、采购标的需实现的功能或者目标
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武汉市现有 65 岁以上的老人约 145 万人,目前已经进入“深度老龄化社会 ”。在武汉各个主要城区之间,老龄化程度也有   所不同。硚口区 60 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高达 28.9%,在武汉市各城   区老龄化程度排名仅次于青山区排名第二。易家街道张公堤社区位于武汉市硚口   区北盛路,辖区面积 0.22 平方公里,管辖华生城市广场四期一、二区,居民 1900   户,辖区人口近 3400 人。60 岁以上人口 800 多人,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为 23.5%, 其中空巢人 6 人、独居 36 人、高龄老人 94 人、患有慢病老人 96 人(其中糖   尿病 10 人、高血压 10 人),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到,“单身老人家庭户 ”和“只有   一对老年夫妇的家庭户 ”这两类家庭户占老年家庭户的比重达到 54%以上。在这   些老年家庭中,越来越多的家庭因子女外出工作或学习,成为老人独居的“空巢 ”家庭,家庭养老的功能趋于弱化,因而社区存在大量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。
认真落实《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工作的通知》 (民办便函﹝2020﹞446 号)和《武汉市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工作实施方案》 (武民政﹝2020﹞11 号)依托全国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,结合推进我市创建 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、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、城企联动普惠养  老专项行动等改革任务,以“互联网+居家养老 ”社区服务网点、街道养老服务  综合体等设施为载体,开展人工智能养老实验社区建设。现就硚口区易家街人工智能养老社区建设工作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。
本项目结合社区养老实际需求,以张公堤社区为试点,打造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,配套居家养老人工智能产品,实现场景化的智能数据终端建设。提
供专业团队,根据老人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并形成经验总结。
3、为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要求
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政策:详见第二章供应商须知 7.2 款要求。供应商对其 提供证明材料(《中小企业声明函》或《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》或监狱企业 证明)内容真实性负责,内容不实的,属于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、成交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。
二、项目主要商务要求
★( 一)预算金额:
(二)合同履行期限:
(三)服务地点:
(四)付款方式:合同签订后支付合同金额的 60%,项目建设完成验收后支付剩下金额。
备注:合同信用融资相关政策:关于印发《湖北省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实施方 案》的通 知(鄂财采发【2020】5 号)、关于印发《武汉市政府采购合同线上信 用融资业务实施意 见(试行)》的通知(武银营【2019】55 号)。如需办理政府 采购合同信用融资业务的中标/成交供应商,也可联系硚口区财政局协助办理
三、项目主要技术要求
(一)采购标的服务内容
1.完成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任务。按照民政部国康中心确定的实验方式和 工作要求,积极联系实验产品投放企业,及时完成实验产品的投放和使用,按要求完成实验数据的实时上传任务。
2.打造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。依托已建成的“互联网+居家养老 ”社 区服务网点、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等养老服务主体,结合社区实际,完成社区综 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。提档升级信息系统,建立社区老年人基础数据库;具 备资源整合、需求应答、数据分析、紧急救助呼转、流程监管、补贴结算等基本功能,支持与各养老智能产品及网络设备数据接口对接。

3.创建人工智能产品展示厅。以线下多媒体展厅为载体,展示人工智能养老 产品实体和性能、还原人工智能养老产品应用场景、宣传人工智能养老服务新模 式,为老年人提供完整的“线上+线下 ”养老技术解决方案,以逼真的场景加深老年人的体验感,引导和提高老年人及家庭对人工智能养老技术应用的接受度。
4.建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。在社区出入口、公共场所、“互联网+居家养老 ” 服务网点、居民家庭等不同场所内引入、应用、实验人工智能养老产品,形成以  安全全监管、健康全护理、娱乐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场景(见下表)。研发  符合社区居家老年人实际需求的人工智能养老产品,推动解决居家养老难题。试  点社区需在健康管理、安全监控、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、医疗康复、文化娱乐等  方面有现场、有应用、有数据、有平台展示、有案例的实施总结材料,每年必须上报 3 个以上的不同场景案例。
人工智能应用场景(本次至少完成 6 个场景)
 

场景名称 描述
 
健康管理场景
通过血糖、血压、血氧等检测设备对老人身体开展生命体征检测, 线上医生给予医疗建议;开展慢病管理和随访,助医、陪医等服
务;利用智能药箱、机器人等实现按时服药和提醒等。
 
安全监控场景
在小区出入口、网点场所内、居家,利用监控、红外、传感、门
磁等设备形成监管手段,保障老人人身安全。
 
应急呼叫场景
通过一键呼、手表、对讲等外呼设备实行一键呼叫响应机制,随
时应答老人需求。
 
精神慰藉场景
通过陪护机器人、孝心眼、 自动电话关爱等设备,或专业心理咨 询师、志愿者、社会工作者辅助手段,陪同老人聊天、开展心理
辅导等服务。
 
康复护理场景
借助多功能护理床、康复器械等设备获取老人生命体征和日常活
动数据,开展康复护理计划。
 
生活照料场景
利用各种智能化设备(比如防抖勺、智能床、智能马桶等)开展
助餐、助洁、远程照护等生活照料服务。
移动助行场景 通过移动辅具实现老人辅助行走。
 
文娱活动场景
通过线上教育课程、组织智能化培训、娱乐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满
足老人休闲娱乐需求。
5、开展多元养老服务项目。结合张公堤社区需求现状,建立多层次、多元化、多样性的养老服务项目体系。第 1 类服务满足基本生存需求,包括生活照料 和家庭看护等;第 2 类服务满足居家安全需求,包括安全监控和紧急呼叫等;第 3 类服务满足健康管理需求,包括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等;第 4 类服务满足精神 文化需要,包括精神慰藉和娱乐休闲等;第 5 类服务延伸个性化需求,即其他服务。
6.整合政策资源拓展提升。充分整合社区养老资源,统筹使用相关扶持政策, 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、适老化改造、特困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、人工智能养老居 家实验相结合,试点区局要主动争取区财政、科技、卫健、经信等部门支持,积 极整合相关部门关于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、“大健康 ”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,有效推动试点社区创建工作。
7.服务信息的收集、管理及应用。
(1)呼叫及服务热线系统。呼叫及服务热线系统 24 小时运行,为老人提供 日常生活类服务和紧急救助。系统“工单派遣、留痕记录、电话录音、数据存储、 分析统计 ”等基本功能完备;承担市民关于养老工作的政策法规咨询、服务需求 转介、投诉、表彰等热线电话的功能。呼叫应答需及时准确,每次呼叫应答时间延误不得超过 2 分钟。
(2)助餐服务系统。助餐服务系统与助餐服务实体以及服务对象终端对接, 服务流程需按照系统要求,完成服务接单、人员安排、服务项目配置、扣费与服 务评估等功能。每次服务确保服务的工单编号明确,服务时间、服务对象、服务人员记录清晰,且服务收益与服务历史自动生成,保证每次服务有据可查。
(3)可视化及居家安全系统:系统覆盖社区老年食堂、社区卫生院、老年 活动中心及系统已接入的老人家中。系统需具备实时管理、在线派单、意见反馈、 家庭医生寻医问诊绿色通道等功能。系统动态监控需及时、准确,延误不得超过3 分钟,报警信息延误不得超过 1 分钟。
(4)远程智能看护数据收集系统:智能看护系统依托平台收集看护终端设 备对服务对象进行远程看护。系统采用市、区指定设备终端,采集老人的生命体 征(血压、脉搏、心跳、血糖等)、健康数据,自动生成表格,并通过平台实现自动报警和通知家属。
(5)医养结合管理系统:健康管理系统需与健康管理设备链接,自动采集、
上传数据、并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电子档案,能够对老人的健康数据进行初步分
析判断;且健康管理系统需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、健康指导、家庭医护等服务。
(6)评估系统:评估系统包括对服务主体评估以及对服务对象评估。对服 务主体评估即对所有服务实体已完成的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估。评估由系统客服人 员回访老人对服务进行星级评定和意见反馈。对服务对象评估需通过助医服务实 体和医疗设备等对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和自立能力进行评估。拟建立养老机构前期入院评估管理系统。
(二)服务要求
1、具备 24 小时服务响应能力的“互联网+居家养老 ”社区服务网点或街道 养老服务综合体等养老服务主体。服务期内提供免费 7*24 电话支持服务(工作时间在线咨询、现场咨询服务)
2、建立人工智能养老实验平台和信息系统,可接入各类人工智能实验养老产品,实现分级预警响应;
3、有智能信息系统运营和上门提供服务的专业化工作人员,且能达到 15 分 钟服务响应。专业团队包括不限于技术人员、护理员、康复理疗师、社会工作者等,均应符合行业要求并具备相关资质。
4、服务管理保障:
(1)组织机构健全。有完善的领导体系、部门设置、配备管理和技术人员。
(2)管理制度完善。健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、财务管理、安全管理制度。
根据服务项目,分别制订服务标准、服务流程、设备管理等制度。
(3)资源管理规范。承办应与服务对象提供签订服务协议,约定服务内容、标准、考核评价及违约责任等。
(4)档案资料完备。应建人工智能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合同、数据、文 件等档案资料。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,防止重要信息损坏、遗失或外泄。完善整 体数据结构的框架备份及修改、补录、更新工作,拟通过服务器双机备份方式,交替试上线,服务器数据本地化架设。
(5)临时性工作的应急及响应。在合同有效期,临时性由上级部分下发规范性文件,需购置硬件或软件的相关工作,服务提供方需具备预支采购和架设的
能力。后期在经费渠道明确后将按照标准进行合同外的结算工作。
5、纠纷调处和危机处理机制健全。对有服务纠纷或服务质量投诉的,依照 有关规定进行调解和处理,或由其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调解和处理。发生信息系统故障和重大舆情,应及时有效处理。
四、项目考核要求
(一)基础设施配建。供应商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,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, 完成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硬件基础建设规定的应配备条件,纳入区养老服
务平台监管;建成人工智能产品展示厅,实现相应的需求功能。
(二)设备覆盖比率。根据分类管理原则,对特殊困难老人(失能、高龄、 特困服务补贴对象),以特困老人基数的百分比投放人工智能养老设备的覆盖率 要达到 80%(该项为参考数据,后期根据实际情况或政策调整)。对健康活力老 人,以服务场所(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或站点、“互联网+居家养老 ”网点)、公共 场所(小区出入口管理、户外活动场所)为基础实现场所人工智能设备全覆盖,达到 80%(该项为参考数据,后期根据实际情况或政策调整)。
(三)服务人次。按照实验社区老年人口刷卡服务次数、平台服务监管数据 信息和网点服务台账资料等,试点社区开展服务人次达到 3 万次(该项为参考数据,后期根据实际情况或政策调整)。服务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第 1-5 类服务。
(四)队伍建设。人工智能养老社区工作团队应具备智能信息平台的操作使 用和系统后台管理能力,不少于 2 个可以操作系统的技术人员;提供服务人员应 经过专业培训,具备照护知识、医疗知识,不少于 5 个有娴熟照护能力的服务人 员,且拥有相关资质。以及居家养老上门服务、社区服务设施建设、养老机构管理机构实现 24 小时响应,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。
(五)应用场景案例。试点社区需在健康管理、安全监控、生活照料、精神 慰藉、医疗康复、文化娱乐等方面有现场、有应用、有数据、有平台展示、有案例的实施总结材料,每年必须上报 3 个以上的不同场景案例。
(六)培训宣传场次。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渠道,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和 教育活动,广泛宣传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,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和参与度。线上远程教育每年不少于 8 个课时(1 个课时 45 分钟);线下组织活动每年不少于
8 场,需提供宣传报道和照片佐证材料。
(七)验收考核。人工智能养老实验试点社区按创建年度顺延验收时间。每 年 11 月底前,结合年度绩效考核工作,市民政局组织专家对各试点社区给予成效评估,出具评估报告。
五、报价要求
供应商一律用人民币报价。供应商的投标报价应包括完成本项目的全部费用,供应商对报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,任何漏报、错报等均是供应商的风险。
投标报价只允许一个报价,任何有可供选择的报价将不予接受。本项目投标 报价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,供应商应充分考虑合同履行期间的市场风 险和国家政策性调整风险系数,并计入投标报价。除合同约定的情况外,供应商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合同执行期间要求予以价格调整。
六、其他要求
1.供应商应在响应文件中应列出技术、售后服务内容。
2.供应商应在响应文件中指出服务期内容、时间作出承诺。